[导读]:长盛添利30天理财基金于31日打开申购业务。此次开放申购后更可“天天购”,且投资门槛低至1000元,这与定期发售、预约认购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交易更加灵活便捷。
两只利率债基金大卖!
这家基金官宣取消大额限购!什么情况?
长盛添利宝张帆:货币基金高收益有望延续
本报讯 继旗下首只短期理财产品——长盛添利30天首战告捷后,长盛基金进一步完善短期理财产品线,于近期推出了运作期为两月左右的长盛添利60天理财债券基金。(2012-11-19 02:34:00)
基于资金面改善和宏观经济数据向暖的判断,预计未来债市将保持震荡格局,中短期限信用债投资价值相对较高。理财人士也指出,目前仍处降息通道中,若短期内有闲钱搁置不用,最好选择中短期期限的理财产品来锁定高收益。(2012-11-19 00:23:00)
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央票、短期融资券和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在追求本金保值的基础上,力争超越七天通知存款税后利率的业绩比较基准。(2012-10-16 05:42:00)
近期,不少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陆续放开大额申购限制。有基金公司表示,之所以恢复大额申购业务,主要原因是大额申购对基金资产运作的影响已经减弱,也是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后续财政政策将陆续落地,有望持续对投资者信心带来提振,A股的估值修复行情依然值得期待。结构方面,博时基金认为,政策发力下内需和成长有望受益,中期在经济上行的斜率明确前,维持对红利资产的看好。(2024-10-17 01:41:00)
9月14日,汇添富基金公告称,旗下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汇添富全球医疗混合暂停申购、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展望未来,广发全球精选股票的基金经理李耀柱认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仍然是重点关注的方向,算力芯片公司、半导体公司、云计算平台等公司仍将是主要的受益品种。同时,在全球多个地区分散投资是规避未知风险的重要方式,体现在组合操作上,可以考虑持续分散组合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投资集中度,以增强抵抗未知风险的能力。(2024-09-18 00:25:00)
中秋假期临近,部分基金也要“闭门谢客”。9月10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多则公告指出,旗下6只产品将于中秋假期暂停申购/大额申购等业务。“上述业务暂停后,投资者如果有短期理财需求,可以考虑存银行,或者购买一些短期的理财进行替代。(2024-09-10 18:25:00)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基金净值波动较大。一批权益类基金率先行动起来,放开限购额度,部分基金甚至取消申购上限,恢复大额申购业务。华泰柏瑞中证A50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基金经理表示,宏观范式转变下中外金融周期分化,结合积极的稳增长政策及中长期改革,经济动能有望继续温和改善,大盘风格或将持续具有相对收益,建议寻找结构性机会。中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盈利周期、中美经济周期错位进入下半场等利好因素下,A股市场的估值比较具吸引力,性价比突出,配置机会大于风险。(2024-09-02 00:29:00)
作为A股宽基新标杆,中证A500指数自发布以来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10月25日,首批20只中证A500指数场外指数基金发行,受到市场资金追捧。值得一提的是,首批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发行大战尚未结束,第二批中证A500ETF发行已经“箭在弦上”。第二批12只中证A500ETF中,有11只将于11月5日正式首发,且均设定了20亿元的募集上限。(2024-11-04 21:27:00)
首发募集200亿元规模的中证A500ETF,今日集体登陆沪深交易所,迎来上市“首秀”。从首日上市的情况看,首批中证A500ETF首日累计成交金额突破百亿元,首日平均换手率超过56%。此外,中证A500ETF富国基金经理苏华清也表示,被动资金、保险资金等增量资金或是决定今年市场风格的关键因素,而经济预期变化则是决定市场上下方向的关键变量。(2024-10-15 16:21:00)
“首发+扩募”双轮驱动加上南方、银华、汇添富等公募躬身入局,公募REITs近日迎来了2021年6月开闸以来的最快发展期。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公募REITs年内发行数量和规模分别为17只和384亿元,较2023全年增长183.33%和91.04%,使得2024年成为REITs出现以来的最大发行“大年”。北方一位公募REIT基金经理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传统的基金经理基本属于固收或权益范畴,但公募REITs基金经理并不适合这个分类,这是由公募REITs的属性决定的。(2024-09-28 16:17:00)
9月25日,国内首只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明星基金南方瑞和定开将进入第三个封闭期。在刚刚结束的第二个封闭期内,该基金小幅亏损。部分公募基金产品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创新举措,以及当前紧锣密鼓实施的基金费率下调,虽然可能在短期导致部分基金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倒退,但将能极大改变基金公司此前经营重心聚焦新产品发行尤其是只注重首发规模的畸形心态,同时将引导更多基金公司将思路转向服务基金持有人的根本利益上来。未来,强化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将成为其规模做大做强的核心。(2024-09-13 0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