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前,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基金综合评级,凭借长期出色的择时能力,东吴旗下东吴双动力获得三年期择时能力五星评级。
三季度中长债基金下滑至6.42万亿 部分债基重仓可转债收益表现亮眼
东吴证券:房地产行业迎来政策拐点 重视板块投资机遇
看好信创产业长期潜力 144只公募基金产品前瞻性布局
在A股市场底部做多氛围渐起、酝酿反弹之际,基金经理的人事变动也愈加频繁。2月11日最新人事公告显示,长城基金基金经理何以广卸任其在管产品基金经理职位,将由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率领旗下绩优基金经理赵凤飞、苏俊彦、周诗博、韩林、唐然分别接任周诗博则在四季报中表示,经济复苏可能是 2023 年股市的线索,但是整体复苏的斜率可能会不及预期。另外消费以及地产链整体收入增速都不是很快,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板块的估值和业绩增速具备较高的性价比。(2023-02-11 00:06:00)
自2月2日起,去年股基冠军黄海管理的万家精选(519185)暂停大额申购,单日限购金额为100万元。另一方面,该公募人士也指出,“有些投资者看到这只产品业绩上涨,可能就会大额买入,但业绩并不一定会一直保持领先,可能会存在阶段性追高的风险,限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追涨杀跌。”在他看来,基金限购的现象,未来会越加常态化,建议投资者做好投资规划,理性选择合适的投资时点。(2023-02-03 00:16:00)
近日,在A股市场有所回升的行情下,多只绩优基金“闭门谢客”。2022年度冠军基金万家精选宣布自2月2日起暂停100万元及以上的单日申购,招商竞争力混合一个月内连发三次限购公告,限购金额从10万元降低至1万元信达澳亚基金经理李淑彦认为,规模增加确实会对业绩造成压力,但规模其实并无绝对的合适标准,它还和基金经理投资方法论有关。如果更关注公司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规模半径可以拓得更宽;但如果关注的是短期行业的景气度,就更适合灵活的小规模基金。(2023-02-03 05:56:00)
华安新机遇的公告显示,基金自2023年1月3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及大额定期定额投资,具体限购金额为300万元;长城双动力公告称,为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基金公司自2023年2月1日起对长城双动力混合基金相关业务限额进行调整,具体为: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万元。(2023-02-02 00:00:00)
前10月主动权益基金收益4.23%,最牛赚超57%2024年前10月市场已经结束,又到了总结公募基金业绩的时刻。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基金经理马翔表示,展望2024年四季度,重点布局三大投资主线:一是科技创新主线,在AI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科技领域;二是高端制造升级主线,在半导体自主可控、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等领域,北交所部分公司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卡位好;三是新兴消费主线,中国消费人群庞大,近年来结构性新兴消费亮点频出,在包括医疗美容、运动健身等领域,北交所也有质地不错的公司可以重点关注。(2024-11-01 12:35:00)
9月下旬,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相继出台,持续低迷的股票市场在季末迎来了上涨。随着基金三季报的公布,主动权益基金的相关动态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9月下旬的市场修复相当迅速,这样的剧烈波动并不是常态。董辰判断,后市可能将逐渐平稳,震荡上行,板块分化轮动。后续他看好制造、周期、消费等顺周期板块。(2024-10-27 06:54:00)
如何看待当前市场走势?对此,东吴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刘元海表示,聚焦有中长期产业发展趋势的方向,具体看好受益于政策驱动的内需和顺周期方向,以及科技、创新药等产业方向刘元海表示,投资回报通常来自对优质公司的长期坚守,没有人能够精准预测短期涨跌,频繁择时有可能错过投资机遇,也可能进一步放大亏损。在此过程中,投资者要系好安全带,理性看待市场短期波动,做好组合风险管理。(2024-10-21 01:41:00)
本周A股前四日震荡向下,周四尾盘上证指数跌破3200点,但周五午后大盘迎来大涨,各指数快速拉升,科创及创业板领涨,半导体板块领头冲高,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对此,记者采访了博时、招商、国泰、中欧、长城、兴业、信达澳亚、前海开源、金鹰、摩根士丹利、恒生前海、富荣、东吴、国寿安保、鑫元、上银、易米等十余家基金公司,对市场进行火线点评,并对后市走向和投资主线作出研判。“随着市场活跃度提升,权益市场短期存在一定的波动,建议密切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地,积极寻找科技方向的结构性机会。”鑫元基金市场研究部提醒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建议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追高,可借波动适当进行结构调整。(2024-10-18 20:54:00)
新能源是施成的舒适区,但集中单一赛道且不择时,让投资者并不舒适。二季度,国投瑞银施成在管的6只基金,合计亏损17.48亿元,5只净值下跌幅度超15%,在管规模降至95亿。新能源发电层面,施成认为,政策支持下需求呈现上升。但是供给直到 2023 年年底才放缓节奏,因此去产能是个漫长的过程,盈利能力难以给乐观的预期。(2024-07-12 20:13:00)
基金经理离任人数不断攀升。今年以来,平安基金、大成基金、国联基金等80多家基金公司,均有基金经理离任,目前市场上已有超140位基金经理离任。盈米基金研究院指出,如果是权益类基金,如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这类基金收益好坏主要取决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资历和选股、择时能力,基金经理更换的话对业绩的影响就会比较大,投资者就要对是否赎回和调整策略进行重新考虑和评估;如果持有的是货币类基金、纯债基金、ETF基金这类,基金经理所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也较有限,投资者主要考虑自身的资产配置均衡就行。(2024-06-21 03:31:00)
一波三折的2023年即将过去,充满期待的2024年即将到来。目前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沪指仍在3000点附近拉锯着。明年基金投资应如何布局?主动权益类基金应如何筛选?肖侃宁: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股债资产配比更加均衡的基金产品,以控制组合波动。投资者还可以采取定投的形式参与基金投资,以降低择时风险,进一步平滑市场波动。(2023-12-17 21:17:00)
近期,AI行情震荡调整,但已有基金完美“转身”,二季度重仓股“大换血”,从重仓计算机到近乎“allin”白酒,俨然已经大转弯。靠“乾坤大挪移”赢得的佳绩,能否持久?“择时是很难的,稍不注意就会踏空或者踏错,用大量仓位去做行业轮动、低买高卖,非常考验基金经理的能力。”他表示。(2023-08-01 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