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了解,长盛泛资源是一只典型的迷你基金,该基金于2011年10月26日募集成立,首发规模为9.42亿份,到当年年底便缩水到2.28亿份。
逃过一劫!迷你基迅速回血破解清盘风险 这些基金好运来了?
金价回调 后市仍被看好!长期投资价值仍较高
中信证券近日研报表示,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科技产业的投资主线将继续围绕AI展开。随着大模型能力在多模态、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持续进步,AI料将与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深度结合,从算力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落地,持续驱动科技产业投资,我们推荐关注AI算力、应用与数据、AI终端三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AI的落地会持续驱动科技产业投资,与此同时,宏观需求的复苏和供给端技术创新也将为细分领域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我们推荐:(2024-11-15 08:02:00)
创业板50ETF产品有望迎来进一步扩容。11月13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万家基金6家公募机构集体上报创业板50ETF产品,而日前嘉实基金申请将旗下一产品转型为创业板50ETF产品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科创类基金产品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公募机构也加大布局力度。国泰基金表示:“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业板的企业,政策和市场的支持将使得创业板企业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引领创新科技产业方向(2024-11-15 00:05:00)
自9月24日以来,A股在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强势上涨。近日,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落地,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出台了合计达10万亿元的增量化债资源。配置方面,陈果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线索并从中进行优选:一是困境反转类面临资产重估,如房地产、城商行、环保、建筑等;二是成长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质生产力,即未来的转型升级方向;三是核心资产,比如互联网和新能源,很多公司依然是生机勃勃、具备全球的竞争力的,随着经济改善,相关公司的盈利和估值都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2024-11-14 07:00:00)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资本培育、跨境投资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关键选择,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贝莱德董事总经理、中国区负责人范华表示,我国买方投顾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欣喜地看到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费率改革措施,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相信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投资者教育的深入普及,买方投顾模式有望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趋势之一。(2024-11-09 02:55:00)
上市公司协议转让频频,三只“迷你”私募基金同日接盘,合计2.9亿元上市公司股东协议转让持股给私募基金正“流行”,甚至一天内出现多家密集公告。就在节前一天,三孚新科、爱克股份、爱朋医疗三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或持股5%以上的股东,公告协议转让股份给三只私募基金,合计转让总价款达到2.9亿元左右。另外,基金君也发现,根据2024年第二季度的更新信息,远希致远1号、章泓精选1号、君唐创新成长一号三只私募基金产品,存续规模均低于1000万元。(2024-10-03 04:20:00)
近期,公募新发市场出现了不少“迷你”发起式基金。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这些产品的首募规模大多不足5千万元,甚至不少产品的规模仅有1千万-2千万元。夏盛尹也表示,发起式基金通常会在那些市场尚未充分挖掘的领域进行布局,这有助于基金公司进行产品创新和多样化。“但最终,基金公司需要通过业绩来证明自己。”(2024-09-27 06:10:00)
在年内债牛的背景下,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申万菱信稳鑫90天滚动中短债基金因触及规模红线而面临清盘。这并非申万菱信基金今年清盘的首只产品,在此之前申万菱信安泰鑫利纯债一年定开债等已清盘,申万菱信沪深300价值ETF等产品也存在清盘风险。数据显示,至今年年中,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共有81只产品,合计管理规模为874.08亿元。公司旗下有大量的“迷你基”:最新数据显示,申万菱信基金旗下近30只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2024-09-13 00:04:00)
随着市场震荡,投资者避险情绪释放,不少人选择赎回基金。清盘基金数量也随之增加,今年已有327只迷你基“黯然离场”。在市场的波动中,年内除了327只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还有一些基金在清盘的边缘徘徊,清盘预警不断。(2024-09-11 0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