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于现有的货币基金,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做细分:第一,按照份额分类,既有A类份额,也有B类份额、E类份额、R类份额,各自对应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收费标准;第二,按照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180天、120天、90天和75天,其中前两种是主流,早期货币基金主要是180天的,现在绝大多数是120天;第三,从交易方式来看,既有传统场外申购、赎回,也有后来可以在场内进行买卖的交易行为;第四,从收益支付频率来看,既有按月支付的,也有每日支付的,前者为老式货币基金,后者主要是充分借鉴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 王群航
虽然货币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总规模增长1741.58亿元,增速也略高于第二季度,但9月货币基金总规模仅微增24.27亿元,是过去一年多来增幅和增速最少的一个月份。截至11月19日,货币基金今年以来的发行总量已达到69只,比债券基金多出3只。虽然2014年还没有结束,但这已然是有史以来最多的货币基金发行年度。可即便如此,还是照样遏制不了货币基金总规模增加日渐趋缓、平均规模不断下降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核心原因在于:第一,股票市场行情开始走好,一些灵活投资资金转场去做高风险品种;第二,此类基金的发行速度实在是偏快。借助历史眼光,对于上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应该能加深我们对于货币基金的理解,以及巩固主要的投基策略。
一是货币基金的两次发展高潮,凸显出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第一只货币基金诞生于前一次大熊市的2003年12月30日。经过两年发展,2005年末即前一轮大熊市的末尾,货币基金已发展到其自身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当时,货币基金资产总值达到1867亿元,占全部公募基金资产总规模3893亿元的近48%,几乎就是那时全市场基金总量的一半。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