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走过了2024,中国公募基金业也走过了26周岁。作为国内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之一,公募基金在迈向而立之年的路上已是茁壮成长。2024年,行业整体规模节节攀高,站上30万亿元大关。前述沪上公募人士表示,有人把基金公司比成“药厂”,把代销机构比成“医院”,把理财经理和投顾比喻成“医生”,“如果指望药厂直接给病人诊断治病,是不负责任的。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作为国内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之一,公募基金在迈向而立之年的路上已是茁壮成长。2024年,行业整体规模节节攀高,站上30万亿元大关。9月底以来,不少基金产品也善于抓取行情机会,净值表现可圈可点。不过,尽管行业成绩有目共睹,但与成长相伴而行的烦恼仍然不可小觑。
年关将至,证券时报记者谨以“五大思考”回顾公募基金这一年经历的风雨洗礼,期待行业在新的一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4年,公募基金业热闹非凡,“大事件”频出——整体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后,又迭创新高;债基担纲增长主力,无论是业绩还是规模,依旧气势如虹;中证A500等新一批主流指数横空出世,各家公募同台竞技,推动行业迈入被动投资“大时代”……
不过,在阔步前行中,公募基金还是暴露了一些行业痛点,引人关注。
比如,主动权益趋于落寞、品牌和投教无法摆脱“带货”思维、投资者体验依旧难以提升等,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探讨,尝试挖掘出这些“顽疾”背后的成因,助力公募基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加稳健。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