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分级基金在上一轮大牛市一度成为散户“弯道超车”利器,如今随着2020年进入尾声,也不可避免面临整改转型大限的到来。虽然在最近两年指数上涨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分级基金阶段性扮演加杠杆“赚快钱”的角色,但早已设定“30万+面签”投资门坎之后,分级基金的参与人数大幅下降,短期的回光返照注定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事实上,分级基金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分级A和分级B的持有人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像白酒A/B、保险A/B、合润A/B等。
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推动市场合理估值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分级基金在上一轮大牛市一度成为散户“弯道超车”利器,如今随着2020年进入尾声,也不可避免面临整改转型大限的到来。虽然在最近两年指数上涨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分级基金阶段性扮演加杠杆“赚快钱”的角色,但早已设定“30万+面签”投资门坎之后,分级基金的参与人数大幅下降,短期的回光返照注定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分级基金在A股市场设立届满30周年之际走入历史,让不少投资者心存遗憾。从分级基金的生命历程总结利弊得失,金融创新不应因噎废食,在监管和松绑之间取得平衡更符合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趋势。
分级基金“成也分级、败也分级”
分级基金简而言之,就是“资金运作不分家,收益分配明算账”,在母基金的层面分级基金和一般的公募基金运作没有太大差别,而“分级”体现在分级A和分级B的不同,一般来说A取得相对固定的收益,而B则在承担A的收益以及母基金整体运营成本之后取得剩余的收益。在2014年底之前,分级基金的规模相对平稳,而随着2015年上半年牛市进入井喷期,价格低廉、自带杠杆的分级B成为许多投资者放大收益的利器,最终也因为牛市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