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而由于市场的炒作,现在市场上30亿元以下市值的公司才17只,如果剔除刚上市还在一字涨停的新股以及不能被借壳的创业板股票,实际上30亿元市值可以借壳的股票不到10只,而有的股票可能还被处罚或谴责几年内没法借壳。这就意味着,炒壳者的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大,并非满地黄金。
这两年,随着并购重组的剧增,市场上对壳公司的炒作也乐此不疲。也有不少人通过炒壳赚了大钱,但在监管大年的当下,炒壳似乎已不像以前那么“酸爽”。大量的公司终止重组,能达到借壳标准的好资产少,壳股多但并不便宜。
谈到借壳、重组,大家联想的往往是多少倍的涨幅。然而,这种爆赚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少,很多并购重组要么被终止,要么方案公布后涨幅实在不尽如人意。因而对于炒壳而言,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搞不好买了一堆壳没有重组成,还要亏本出局。
炒壳,首要的逻辑是博重组。然而,分析公开信息一般是找不到重组股的,一有风吹草动,股价早涨上去了,怎么办呢?有两种方式:第一,打探内幕消息,在“严监管”的背景下,无异于“刀尖上的舞蹈”,这对于想正当投资的人来说不是正道,而且很多人也没这个能力打探到,或是打探到了也可能是假消息;第二种就是通过公开信息和市值去推测哪些股票可能重组,成批买入做一个壳股组合,期望有一两只押中。后者是很多机构和个人炒壳的方式,不违规,但因为分散买入,想赚大钱确实也没那么容易。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