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普通基民到专户客户,专户理财的初次体验让李霞感觉不错。“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不会满足于基金、保险这样的‘公共汽车’,谁都希望拥有能自己掌控方向的‘专车’。”。
在专户理财合同上郑重地签下自己名字后,李霞成为国内少数“尝鲜”基金公司专户理财的人士之一。
李霞夫妇是从事高科技产业的“海归”,而立之年就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但在理财上却是门外汉。过去两年股市行情火爆,李霞凭感觉买了10多只基金和一些股票,收益还不错。但随着市场大跌,今年赔得一塌糊涂。
“股市下跌、房市低迷,通胀率却节节上升,总得找个法子让财富跑赢CPI吧?”
基金获准开展专户理财业务的新闻让李霞眼前一亮。今年年初正式开闸的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主打“服务”牌,尽管5000万元的门槛较银行、券商产品更高,但能让以往“高高在上”的基金公司俯下身来替投资者“量身定做”一套理财解决方案,对于李霞来说仍颇具吸引力。 ... 网页链接